“十二五”时期全省节能降耗形势回顾及“十三五”展望

 
楼主   帖子创建时间:  2021-07-19 18:13 回复:0 关注量:27

   “十二五”以来,我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节能降耗的各项政策和措施,取得了显著节能成果。预计“十三五”时期我省节能形势将呈现“总体平稳、波动风险尚存”的特征,节能工作仍不可放松。

    一、前四年全省节能降耗形势回顾

   (一)基本情况及特点

    1.能源消耗弹性系数连年走低,单位GDP能耗持续下降

    “十二五”前四年我省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增速持续回落,始终低于GDP增速,能源消耗弹性系数连年走低,单位GDP能耗持续下降。2011年因为全省上马了十台火力发电机组,所以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增速为9.7%,弹性系数达0.7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22;2012年能源消费总量增速降至3.7%,弹性系数为0.31;2013年和2014年能源消费总量增速持续回落,分别为1.7%与-1.0%,弹性系数分别为0.21与-0.15,这说明我省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程度有所降低。受此影响,全省万元GDP能耗由2010年的0.86吨(折标准煤,下同)降至2014年的0.67吨,累计下降22.0%,超出国家下达的“十二五”时期吉林省节能目标值6个百分点,提前完成了节能任务,降幅位居全国31个省市区的前列,其中,2011年至2014年逐年的单位GDP能耗降低率依次为3.6%、7.4%、6.0%和7.1%。

    从三次产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变化情况来看,四年来,第一产业增长了7.5%,主要是2014年单位增加值能耗环比增长9.5%的拉动作用。据省电力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省第一产业用电量环比增长15.9%,在此推动下,能源消费总量环比增长14.5%,高于GDP增速9.9个百分点,因此,单位增加值能耗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升。2014年第二产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为0.90吨,比2010年下降了28.1%,高于单位GDP能耗累计降幅6.1个百分点,成为推动全省节能降耗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了5.4%,对全省节能降耗工作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

    2.全省累计节能约2191万吨,工业节能成效显著

    “十二五” 前四年,由于全省单位GDP能耗持续下降,所以全社会累计节约能源2190.67万吨。从三次产业看,第二产业节能1772.81 万吨,占80.9 %,其中,工业节能成效显著、贡献突出,且全部来自管理与技术节能。

    四年来,我省在工业领域管理与技术节能方面采取了诸多措施,大致有“5+X”节能调控模式、合同能源管理、淘汰落后产能、万家企业节能评价考核、节能减排技术改造、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和节能能力建设工程等,从而有效地推进了节能工作。据统计,2011年、2012年、2013年和2014年全部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分别环比下降6.2%、9.4%、8.1%和9.3%,四年累计下降29.1%,高于第二产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降幅1.0个百分点,节约能源1763.41万吨,占全社会累计节能总量的80.5 %,在全省节能降耗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工业中,四年来,规模以上工业累计节能1600.81万吨,占全社会累计节能总量的73.1%,其中,六大高耗能行业累计节能1009.42万吨,占规模以上工业累计节能量的63.1 %,是主要节能领域。

    3.煤炭消耗比重下降,单位GDP电耗相对较低

    2011年由于我省上马了十台火力发电机组,所以煤炭消耗比重由2010年的74.0%上升至75.5%,2012年起受国际格局深度调整、国内经济“三期”叠加影响,国民经济增速开始回落,加之应对气候变化要求,煤炭消费比重一路下滑,2014年降至71.7%。而电力消耗比重自2012年以来一路上行,2014年升至24.1%,较2012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2010年与2011年因全省火力发电煤耗(分别为333克/千瓦时和321克/千瓦时)远远高于2014年(为309克/千瓦时),所以电力消耗比重分别达到了25.7%和24.7%,即便如此,我省的单位GDP电耗水平也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5%以上。“十二五”前四年,我省实现每万元GDP电耗依次为639、567、546和521千瓦时,分别低于全国每万元GDP电耗432、483、500与490千瓦时,环比分别下降4.0%、9.7%、5.3%和4.1%,累计下降21.3%。

    4.六成主要耗能产品单耗水平下降,五种加工转换类型效率提高

    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加快工业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积极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取得了一定成效,六成主要耗能产品单耗水平不断降低,五种加工转换类型效率有所提高。据对全省重点耗能企业2014年与2010年可比的39种主要耗能产品单耗统计,四年来,共有24种产品单耗不同程度的下降,占39种产品的61.5%,其中下降幅度在20%以上的有6种,占15.4%,它们分别是每吨电炉炼钢综合电力消耗为53.13千瓦时,与2010年相比,下降84.5%;每吨炼焦工序能耗252.23千克标准煤,下降41.7%;每吨铁矿采矿工序能耗1.54千克标准煤,下降32.8%;每吨合成氨耗电713.52千瓦时,下降23.8%;每吨粘胶纤维用电量5699千瓦时,下降23.5 %;每吨水泥综合能耗55.5千克标准煤,下降20.2 %。五种加工转换类型分别是火电、洗煤、炼焦、炼油和制气,其效率分别为39.8%、90.5%、92.7%、97%和90.4%,分别比2010年提高4.1、0.8、0.03、1.9和0.8个百分点。

   (二)主要问题

    按照国务院节能考核要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和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量的比重应逐年有所提高,高耗能行业能耗比重应逐年有所降低,但从我省“十二五”前四年节能降耗现实情况看完成的并不好。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第三产业发展相对缓慢

    第三产业具有低能耗、高产出特点。据核算,2014年我省第三产业共消费能源1330.03 万吨,占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15.5 %,比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低20.7个百分点,单位增加值能耗为0.29 吨,仅相当全省第二产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的32.2%。因此,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又是节能与环保的需要。

    近些年来,我省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文件通知等精神,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相继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扶持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实现了第三产业较快发展,2014年比2010年增长了43.7%,但相对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仍显较为滞后。2010年至2014年,我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35.9%、35.0%、34.8%、35.9%和36.2%,也就是说,2010年至2013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基本止步不前,只是在201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环比提升了0.3个百分点,而同时期全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43.2%、43.4%、44.6%、46.1%和48.2%,年年有所提高,2013年和2014年还分别超过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2.2与5.6个百分点,而我省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依然低于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19.2和16.6个百分点。由于我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量较小,所以 “十二五”前四年对全省节能贡献率仅为4.2%,拉动作用不明显。

    2.高耗能行业能耗比重有所回升

    “十二五”以来,受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影响,我省六大高耗能行业发展起伏较大,总体上看是呈下行态势,增加值增速已从“十一五”末的14.3%下降到2014年的6.4%,比重由21.2%下降到21.1%。能源消耗增速从“十一五”末的4.9%下降到2014年的-2.3%,但比重由62.5%上升到62.9%。由于六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耗比重回升,四年来增加能源消耗860.23万吨,是全社会结构增耗量的2.3倍,对全省节能工作产生了负面影响。

    3.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量比重有所下降

    “十二五”前四年,受水力发电量波动,我省一次电力增长起伏颇大,2011年至2014年逐年的增速依次为-16.5%、8.3%、39.9%和-16.0%,在此影响下,2010年至2014年非化石能源(按国务院节能考核要求,是指风电、太阳能发电、核电和水电)占一次能源消费量比重分别为6.1%、4.5%、4.5%、6.2%和5.2%,可见,2014年的比重既比2010年降低了0.9个百分点,又比2013年降低了1.0个百分点,这不仅跟不上国家政策要求,而且也延缓了全省低碳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吉林”进程。

    4.供热和煤制品加工转换效率有所降低

    “十二五”的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热电总效率为52.8%,比“十一五”末的2010年提高1.0个百分点,其中,供热效率为78.2%,降低0.1个百分点,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是随着全球地表温度升高,单位面积供热需求有所减弱;二是由于国内五大电力集团公司节能考核压力较重,各大热电联产企业纷纷采取煤炭投入量除以发电量倒逼发电煤耗计算方法,人为加大供热投入所为。

    近年来,随着我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白山市亿利型煤加工厂生产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加之生产设备固定能耗的不可避免性,导致煤制品加工效率有所降低。2014年全省煤制品加工效率为91.2%,比2010年降低了0.6 个百分点。

    二、2015年全年和“十三五”节能降耗形势展望

   (一)2015年全年节能形势预判

    2015年上半年,全省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为3985.83万吨,同比下降4.6%,单位GDP能耗为0.77吨,下降10.1%,超过省政府年初制定的1.3%节能目标任务8.8个百分点。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耗为3056.77万吨,同比下降10.1%,降幅仅比上半年缩小0.7个百分点;全社会用电量为429.24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2%,降幅比上半年扩大0.5个百分点。由此推算,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非电能耗和全社会电耗合计为3588.91万吨,同比下降7.9%。如果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非电能耗和全社会电耗合计(2014年占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69.4%)增速能够维持在1—8月份水平的话,预计今年前三季度单位GDP能耗仍将下降在10%以上。

    第四季度我省将继续加大组织工业生产力度,全社会用电量下降幅度有望缩小至1.8%左右,根据国家统计局能耗核算与评估方法推算,我省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率也将在9%以上,为此,“十二五”时期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率将达到29%以上,远远超出国家下达给我省16%的节能目标任务。

   (二)“十三五”节能降耗形势展望

    “十三五”时期,伴随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内市场需求将呈现相对平稳的增长态势,全省节能降耗形势将表现为“总体保持平稳,但部分年份波动风险尚存”的特征。节能形势不能过于乐观,节能工作仍不能放松。主要依据如下:

    1.有利因素

   (1)工业能源消耗增速将放缓

    2014年全省重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9.2%,比“十二五”末期的2010年下降了2.9个百分点。“十三五”时期,我省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将进一步加快,特别是重工业比重将加速下调,轻工业比重将保持上升势头,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将得到快速发展,因此,全省工业能源消耗增速将有所放缓。

   (2)节能降耗政策将保持延续性

    我省节能工作已经走过了两个五年规划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节能降耗政策制度体系,实施了节能技术改造、合同能源管理、节能产品推广和淘汰落后产能等系列重点节能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也经历和应对过“十一五”末和“十二五”初期节能形势异常紧张局势,建立了相应的应急调控机制,这些都为做好“十三五”节能降耗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

    2.不利因素

   (1)结构节能难度大

    按照当前国家经济发展政策要求,应该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以及轻工业,但受之于企业盘活资产难度大和高科技人才缺乏等因素影响,我省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以及轻工业一时还担当不了全省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为了地方经济、财政和税收不受巨大冲击,适当放宽条件鼓励高耗能企业开工在所难免,但同时影响了全省节能降耗工作进程。

   (2)能耗反弹因素尚存

    “十三五”时期,我省高耗能企业产品转型压力颇大,据我们调研,吉林石化、通钢和建龙钢铁企业均编制了深加工产品开发规划,一旦这些高耗能企业规划付诸实施,极有可能拉动全省能源消耗出现反弹,给我省节能工作带来潜在影响。

   (3)第一、第三产业和居民用能增长调控难度大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一产、三产和居民用能加快增长, 2015年1—8月份,我省第一、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分别增长了14.6%、8.2%和5.5%,均远远高于-2.2%的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三个领域用电量合计占全社会比重达28.4%,正在成为推动我省能耗增长的重要因素,预计今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但由于居民生活用能和第一、第三产业领域能够采取的节能抓手不多,实施调控的空间较小,将给“十三五”时期我省节能工作带来很大压力。

    三、几点建议

   (一)加大措施,力保经济产出规模继续扩大

    从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看,单位GDP能耗的升与降同产出规模紧密相关。因此,无论是当前,还是长远,我们必须始终在扩大经济产出规模上下功夫。眼下全省经济下行压力颇大,我们要加强对经济数据的监测和研究,密切关注国际大环境的变化、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对我省经济的影响,加大措施,有针对性地组织好“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工业生产,以此为“十四五”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着力结构节能, 进一步拓展节能空间

    长期以来,技术和管理节能一直是我省最直接有效的节能途径,但随着生产设备固定能源消耗的不可避免性,以及推动技术改造和能源管理方法进步的有限性,技术和管理节能潜力与空间已十分有限。“十二五”时期,我省结构节能非但没有发挥作用,反而第二产业比重升高抵销了直接节能426.37万吨,其中六大高耗能行业能耗比重升高抵销了直接节能860.23万吨,说明我省结构节能潜力巨大。

    “十三五“时期我省要在兼顾技术和管理节能基础上,将着力点转移到结构节能方面,从而进一步地拓展节能空间,实现全方位节能。一要结合当前,立足长远,加快发展社会服务业。要在继续发展壮大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社会服务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现代物流、IT和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并着力提升现有企业的产出水平。二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战略契机和当前促内需、稳增长的推动经济发展政策,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加快对传统的高耗能、低产出企业的技术改造,并在“十二五”节能措施基础上,适时根据高耗能行业产能和产量的宏观调控需求,探索实施行业性总量控制,倒逼高耗能行业结构调整,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要大力发展和壮大轻工业、高技术产业和新兴的战略性产业,尽快使全省轻重工业比例和工业内部各行业比例趋于协调。

   (三)大力开发非化石能源,不断提高其消费比重

    非化石能源具有清洁度高、污染小的特征,按照国家扶持政策,理应加快发展。“十三五”时期,我省要继续力争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有序开发风电,协调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应在“十二五”前四年风电增长76%和2014年太阳能光伏发电4876万千瓦时的基础上不断开创新的业绩。水力发电因受自然条件约束限制,所以要结合全省节能降耗形势需要,适度调控发电量。总而言之,要精心谋划、统筹开发,力争按照国务院节能考核要求,年年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

   (四)强化电力系统统计业务培训和督导检查功能,客观反映发电和供热效率

    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是反映能源在加工、转换过程中能量有效利用程度的主要指标,是考核能源加工、转换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因此,客观反映企业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有利于对企业的节能技术和管理方法进行调控。据省电力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省6000千瓦及以上发电企业发电煤耗为287克,折算发电效率为42.9%,居全国27个省市区(福建、宁夏、新疆和西藏没有数据)的第3位,低于北京市和浙江省,这与我省现实情况是不相吻合的。为提高电力企业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电力系统应加强统计业务知识培训,既可独立组织培训,也可与统计部门联手组织培训,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督导检查功能,直到能够客观、正确地反映企业发电和供热效率。

   (五)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为契机,建立低碳发展协同机制

    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重大部署,将其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纳入了“五位一体”总体格局。我省应牢牢抓住这个发展机遇,以此为契机,将各项资源环境约束目标统筹起来,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努力实现通过抓节能指标协同解决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大气污染防治等问题,推动我省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

    注:“5+X”节能调控模式中的“5”,具体指5项节能措施,分别为强化100户重点企业节能监管、实施100个重点节能项目、组织100户企业开展能耗对标达标、建设100户资源综合利用型企业、开展100户企业能源审计和监察;“X”代表创建“两型”社会。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