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矿山常见的安全事故以及有效避险方式!
根据开采矿石性质的不同,矿山作业的危害有很大差异。一般按开采方式和开采矿石性质的不同,将矿山分为4类:煤矿井、非煤矿井、露天煤矿和非煤露天矿。无论是什么矿山,井下作业都是最危险的作业之一,井下工作也是施工作业最复杂、危险因素最多的作业场所。
在矿山作业中,有几类最常见的危险,依次为材料搬运、人员坠落、机械设备、拖曳和运输,这几类因素占有害因素的80%,其余20%属于重大危险,主要是巷道坍塌、尾矿库坍塌、冒顶、突水事件等等,一旦发生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巷道坍塌
巷道坍塌发生原因:
1) 由于矿山附近地质条件的特殊情况,如矿岩节理比较发育,小的断层较多,而发生坍塌的梯段坡面因接近地表风化作用强,在断层面上沉积的泥质填塞物,因潮湿而减小断层面的粘着力,加上坍塌岩体断层面的坡角为35度,较岩层的倾角(20度)大,其在横断面上的重心与其在台阶坡面上支撑点间的坡角约50度左右,远大于岩石的自然安息角(37-38度),致使这部分矿岩产成自然下滑的作用力,当该力大于断层面上的粘着力时,使矿岩产生顺层滑动,再加上在潜孔机钻孔和挖掘机铲装作业的振动下,加速了处于不稳定的矿岩发生了顺层滑动,从而形成坍塌。
2) 由人为因素造成的,比如矿工爆破技术不佳,缺乏矿山地质等各方面比较全面的知识,对构造情况比较特殊可能发生坍塌事故的地段,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同时矿长也没有制定比较完善的有关矿山安全管理的规定和防止坍塌事故发生的措施。另一方面,则是矿场管理人员利益心太重,让矿工在没有安全保障的井下进行危险作业。
尾矿库坍塌
尾矿库坍塌
1) 渗流破坏。在对坝体的设计上,其边坡太陡,渗水从滤水体以上溢出;复式断面土坝的黏土防渗体设计断面不足或与下游坝体缺乏良好的过渡层,使防渗体破坏而渗流;对于下游可能出现的洪水倒灌防护不足,在泄洪时滤水体被淤塞失效,迫使坝体下游浸润线升高,渗水从坡面溢出。
在施工过程中没有严格按要求控制及调整填筑土料的含水量,致使碾压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在修好尾矿库之后,没有进行相应的检修,因为存在白蚁、獾、蛇、鼠等动物在坝体打洞营巢,或者因为地震引起坝体或防渗体发生贯穿性的横向裂缝等,都会收发渗流的发生,造成尾矿库坍塌!
2) 洪水冲击。在梅雨季节,雨水比较充足的情况下,很有可能造成山洪,洪水一涌而下,冲垮尾矿库,使库内的尾矿外泄,造成相应的人员伤害及安全事故的发生。此原因大约占5%。
3) 坝体不稳定。由于在尾矿库修建的过程中,有的工程队偷工减料,使得修建的坝体本身不劳靠,经不起一些自然灾害的损害。
冒顶片帮
发生原因:
岩石不够稳定,当强大的地压传递到顶板或两帮时,使岩石遭受破坏而收起的。随着掘进工作面和回采工作面的向前推进,工作面空顶面积逐渐增大,顶板和周帮矿岩会由于应力的重新分布而发生某种形变,以到处在某些部位出现裂缝,同时岩层的在压力作用下逐渐扩大。
在此情况下,顶板岩石的完整性就破坏了,由于顶板岩石完整性破坏,便出现了顶板的正常弯曲,裂缝逐渐扩大,如果生产技术和组织管理不当,就可能形成顶板岩矿的冒落。
1)采矿方法不合理和顶板管理不善。如采掘顺序、凿岩爆破、支架放顶等作业不妥当,在矿体顶板岩石松软、节理发达、断层裂隙较多的地段,错误的采用了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这样就很容易造成冒顶事故的发生。
2)缺乏有效支护,即支护方式不当、不及时支护或缺少支架、支架的支撑力和顶板压力不相适应等。
3)检查不周和疏忽大意。由于顶板受到爆炸波的冲击和震动而产生新的裂缝,或者使原有断层和裂缝增大,破坏了顶板的稳固,而这个时间段往往正好是工人们在顶板下作业的时间。
4)浮石处理操作不当,在处理浮石时站立的位置不当、撬毛工的操作技术不熟练,很容易造成相应事故的发生。
5)地质矿床等自然条件不好。如果矿岩为断层、褶曲等地质构造,因为其节理、层理发达,裂缝多,再加上裂隙水的作用,破坏了顶板的稳定性。
6)人为原因。如:不遵守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精神不集中,思想麻痹大意,发现险情不及时处理等。
突水事件
发生原因:
1) 如果突水事故具有一定突发性和阶段突发性,给事故的应急救险带来一定难度,致使在抢救设备过程中,造成人员伤亡。
2) 由于涌水量太大,而施工单位只承担主一副井筒工程,地质资料有限,分析不足,造成淹井事故。在派人抢救设备工作中.安全措施不细、不周全。
3) 煤矿基建施工企业进入市场后,由于承包工程中甲方、乙方在经济上的制约关系及管理体制不顺,也为施工队伍在处理安全与经济利益关系上,带来一定决策难度,造成事故抢险延误。
4) 处(工区)领导没有根据“安全第一”的方针,坚持及时撒人、观察灾情变化,而是与甲方共同商定保二转,也是造成人员伤亡的原因之一。
5) 在灾变发生异常,涌水量突然猛增、井下信号联络中断的情况下,又急忙派人下井通知二转撤人,且措施不细、不力,致使吊桶下放时没入水中。
矿山如何避险
在同一采矿业中,地下采矿的事故率比地面露天开采要高,地下开采的死亡和非死亡事故率一般比地面或露天开采高1~2倍。
所以在《矿山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中也被明确提出,通过建设井下人员高精度定位系统,用以建设井下人员的生命安全保障。
1、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监测监控系统的功能一是“测”,即检测各种环境安全参数、设备工况参数、过程控制参数等;二是“控”,即根据检测参数去控制安全装置、报警装置、生产设备、执行机构等。
2、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井下人员及设备定位系统是集井下人员考勤、跟踪定位、灾后急救、日常管理等一体的综合性运用系统,集合了国内识别技术、传输技术、软件技术等最顶尖的产品和技术,是目前国内技术最先进、运行最稳定、设计最专业化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3、井下紧急避险系统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设施有自救器、救生舱、避难所、防透水型固定式避难所。
1)救生舱 矿用可移动式逃生救生舱(以下简称救生舱)是一种新型的煤矿井下逃生避难装备。将其放置于采掘工作面附近,当煤矿井下突发重大事故时,井下遇险人员在不能立即升井逃生脱险的紧急情况下,可快速进入救生舱内等待救援
2)避难所 避难所建立在矿井下各危险工作区域的密闭空间,依托矿井巷道构筑而成,具备很好的防护性能,能够抵御一定的外力冲击;硐室内提供生存必需的氧气、水、食物、急救药品、废气处理等设施。当灾变发生时,遇险人员可迅速躲进避难所等待外部救援,是降低遇险人员伤亡率的最有效途径。对于挽救井下幸存人员的生命具有积极而重大的意义。
4、矿井压风自救系统压缩空气自救装置是一种固定在生产场所附近的固定自救装置,当发生煤和瓦斯突出或突出前有预兆出现时,工作人员近进入自救装置,打开压气阀避灾。它的气源来自于生产动力系统——压缩空气管路系统。
5、矿井供水施救系统
所有采掘工作面和其他人员较集中的地点、井下各作业地点及避灾硐室(场所)处设置供水阀门,保证各采掘作业地点在灾变期间能够实现提供应急供水。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设置三通及阀门。井下供水管路应采用钢管材料,并加强维护,保证正常供水。
6、矿井通信联络系统
在主副井绞车房、井底车场、运输调度室、采区变电所、水泵房等主要机电设备硐室和采掘工作面以及采区、水平最高点,应安设电话。井下避难硐室(救生舱)、井下主要水泵房、井下中央变电所和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爆破时撤离人员集中地点等,必须设有直通矿调度室的电话。要积极推广使用井下无线通讯系统、井下广播系统。发生险情时,要及时通知井下人员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