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煤炭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探索新模式 破解大难题 奋力推进采煤沉陷区高质量发展

   2021-11-22 发改委2620
导读

近年来,华蓥市围绕转型发展主题,坚持新发展理念,确立“工业城、旅游市”发展定位,着力做好玄武岩纤维、电子信息、蜜梨、红色旅游“四篇产业文章”,探索形成以“生态+”、“安置+”、“园区+”三大赋能模式破解

近年来,华蓥市围绕转型发展主题,坚持新发展理念,确立“工业城、旅游市”发展定位,着力做好玄武岩纤维、电子信息、蜜梨、红色旅游“四篇产业文章”,探索形成以“生态+”、“安置+”、“园区+”三大赋能模式破解矿枯山荒、矿竭城空、矿尽业衰三大问题的实践经验,有效治理重点采煤沉陷区23平方公里,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奋力走出了一条采煤沉陷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一、坚持以“生态+”赋能模式,破解“矿枯山荒”问题,焕发矿区新生机。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基础,全域开展华蓥山生态修复,推动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一是“生态+自然主导”推动功能修复。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石漠化综合治理等生态修复工程,合理配置乔灌草立体结构,栽植生态林3万亩,促进矿区披绿重生,森林覆盖率提高5个百分点。二是“生态+景点规划”推动矿区整治。结合废弃矿山、腾退厂房、周边山林等资源,实施土地综合整治1.2万亩,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建成的矿山地质公园,被打造成为体验矿工生活、追忆矿工文化的郊区市民公园,成为市民周末郊游热捧的网红打卡地。荒山变“金山银山”、矿区变“景区”正逐渐成为华蓥市践行“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三是“生态+红色文化”推动旅游发展。以“华蓥山武装起义”为载体,推进黑龙峡、红岩文旅小镇等红色文旅项目建设,打造西部红色旅游胜地,“小平故里行、华蓥山上游”正受到旅游业界和游客青睐,年游客人数在500万人次左右。

二、坚持以“安置+”赋能模式,破解“矿竭城空”问题,重塑城镇新活力。把握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战略机遇,主动将搬迁安置融入到新村建设、特色场镇发展、城区小区升值中去谋划实施。一是“安置+宜居”推动“搬得出”。结合易地扶贫搬迁、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引导3500余名搬迁户向新村、场镇、城镇小区安置居住,打造“一刻钟生活服务圈”,成功让群众搬得出、住得下。二是“安置+就业”推动“能发展”。通过土地入股、园区务工、发展种养殖业等方式让搬迁群众在安置地站稳脚跟,把民俗文化、南宋文化融入搬迁安置地新村建设,发展农家乐、乡村客栈160余家;出台政策鼓励就业创业,6000余名搬迁群众就近务工就业,成功实现就业转移。三是“安置+升值”推动“聚人气”。引导搬迁矿工向城区小区聚集,在老城和新城交汇处、公共服务配套较为完善的城市核心区等地段兴建安置小区,统一规划建筑风格、景观设计、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以安置小区的兴建聚人气、汇商气,撬动周边地块升值,带动新建高品质小区12个、入住4万人以上。

三、坚持以“园区+”赋能模式,破解“矿尽业衰”问题,催生产业新动能。坚持把实体经济、优势产业作为采煤沉陷区接续产业发展的主阵地,推动接续替代产业向园区集中,实现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现代工业体系建设。以华蓥山经开区为平台,推动玄武岩纤维、电子信息作为采煤沉陷区接续产业发展的突破口。玄武岩纤维产业成为省内重要基地,电子信息产业跻身全省三大重点布局区。二是“园区+特色农业”推进农业发展优化升级。以现代农业园区为平台,建立健全“反租倒包”“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推动业主与采煤沉陷区群众、村集体共同发展特色优势农业,建成蜜梨、油樟、花卉等特色产业基地8.6万亩,“广安蜜梨”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基地创建为四川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油樟产业园被命名为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园。三是“园区+现代物流业”推进物流服务业破题发展。依托重要铁路线交汇优势,加快建设集货物运输、煤炭清洁储配、物资储备、市场交易于一体的成渝双城经济圈综合物流园区,成功纳入全国二级铁路物流节点,正在建设的煤炭清洁储配项目已纳入国家级煤炭储备基地,建成后将有效保障川渝地区能源供应。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ynmtw.cn/news/show-466.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1 ---- 2024 | 版权所有 云南煤炭网 | 严禁涉及国家秘密信息发布上网 | 投诉邮箱:3533165133@qq.com

工信部备 | 滇ICP备 2021004970 -2 |    滇公网安备  53250402000163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