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数 | 3+1 |
---|---|
护套材质 | 橡胶 |
电线最大外径 | 88(mm) |
绝缘厚度 | 2.6(mm) |
标称截面 | 16-120,25-150(mm) |
用途 | 1.9/3.3KV及以下采煤机及类似设备电源连接 |
线芯材质 | 裸铜线 |
产品认证 | ISO9001-2000 |
电压等级 | 中、低压电力电缆(35千伏及以下) |
绝缘材料 | 橡皮绝缘电力电缆 |
品牌 | 阳谷 |
型号 | MC/MCP |
额定电压1.9/3.3kV及以下采煤机软电缆
产品使用说明书
一、概述
1、产品分类及命名
1.1执行标准:本产品执行标准MT818.2-2009
1.2电缆型号:见表1
表1电缆型号
型 号 | 名 称 | 用 途 |
MC-0.38/0.66 | 采煤机橡套软电缆 | 额定电压为0.38/0.66kV采煤机及类似设备的电源连接 |
MCP-0.38/0.66 | 采煤机屏蔽橡套软电缆 | 额定电压为0.38/0.66kV采煤机及类似设备的电源连接 |
MCP-0.66/1.14 | 采煤机屏蔽橡套软电缆 | 额定电压为0.66/1.14kV采煤机及类似设备的电源连接 |
MCP-1.9/3.3 | 采煤机屏蔽橡套软电缆 | 额定电压为1.9/3.3kV采煤机及类似设备的电源连接 |
1.3型号命名含义:
M-煤矿用电缆的系列代号;C-采煤机用;P-非金属屏蔽;
1.4电缆结构设计图
MC-0.38/0.66 MCP-0.38/0.66
MCP-0.66/1.14(A型) MCP-0.66/1.14(B型)
MCP-1.9/3.3(A型) MCP-1.9/3.3(B型)
1-动力线芯导体;2-地线芯导体(屏蔽型电缆含半导电层); 3-控制线芯导体;4-绝缘;
5-半导电屏蔽层(MC型电缆无屏蔽层); 6-外护套;7-内护套;8-加强层
二、主要技术参数
1、规格:电缆规格及主要技术参数符合表2、表3、表4的规定,其中地线芯导体标称截面不小于表2、表3、表4的规定的规格。
表2 额定电压0.38/0.66kV电缆尺寸参数
芯数×导体标称截面 mm2 | 标称厚度 mm | 电缆外径 mm | |||
动力线芯 | 地线芯 | 动力线芯绝缘 | 护 套 | MC-0.38/0.66 | MCP-0.38/0.66 |
3×16 3×25 3×35 3×50 3×70 3×95 3×120 | 1×4 1×6 1×6 1×10 1×16 1×25 1×25 | 1.6 1.8 1.8 2.0 2.0 2.2 2.4 | 4.5 5.5 5.5 5.5 6.0 6.0 6.0 | 29.5~34.5 36.0~41.0 39.0~45.0 44.0~50.5 50.0~57.5 56.0~63.5 60.5~68.5 | 33.0~38.0 39.0~45.0 42.5~48.5 47.5~54.5 53.0~60.5 59.5~67.0 63.5~72.0 |
注:地线芯截面为最小截面,当用户要求超过此截面时,地线芯允许采用绕包半导电层。 |
表3 额定电压0.66/1.14kV电缆尺寸参数
芯数×导体标称截面 mm2 | 标称厚度 mm | 电缆外径 mm | |||||
动力线芯 | 地线芯 | 动力线芯绝缘 | 护套 | MCP-0.66/1.14 | |||
A型 | B型 | A型 | B型 | A型 | B型 | ||
3×25 3×35 3×50 3×70 3×95 3×120 3×150 | 1×6 1×6 1×10 1×16 1×25 1×25 1×35 | — 3×10/3 3×16/3 3×25/3 3×25/3 3×35/3 3×50/3 | 2.0 2.0 2.2 2.2 2.4 2.6 2.6 | 6.0 6.0 7.0 7.0 7.0 7.0 7.0 | — 7.0 7.5 7.5 7.5 7.5 7.5 | 41.0~47.0 44.0~51.0 51.5~59.0 56.0~63.5 62.0~70.5 66.5~75.5 71.5~80.5 | — 53.0~58.5 60.0~67.0 65.0~72.0 70.0~73.0 75.0~82.0 77.5~86.0 |
注:地线芯截面为最小截面,当用户要求超过此截面时,地线芯允许采用绕包半导电层。 |
表4 额定电压1.9/3.3kV电缆尺寸参数
芯数×导体标称截面 mm2 | 标称厚度 mm | 电缆外径 mm | |||||
动力线芯 | 地线芯 | 动力线芯绝缘 | 护套 | MCP-1.9/3.3 | |||
A型 | B型 | A型 | B型 | A型 | B型 | ||
3×25 3×35 3×50 3×70 3×95 3×120 3×150 | 1×10 1×10 1×16 1×25 1×25 1×35 1×35 | — 3×16/3 3×25/3 3×35/3 3×35/3 3×50/3 3×50/3 | 2.8 2.8 2.8 3.0 3.0 3.2 3.2 | 6.0 6.0 7.0 7.0 7.0 7.0 7.0 | — 7.0 7.5 7.5 7.5 7.5 7.5 | 44.5~51.0 48.0~54.5 54.0~61.5 60.0~67.0 65.0~72.5 69.5~77.5 74.0~82.5 | — 59.0~64.0 63.0~69.0 68.0~75.0 69.0~78.0 74.0~84.5 78.5~88.0 |
注:地线芯截面为最小截面,当用户要求超过此截面时,地线芯允许采用绕包半导电层。 |
2、电缆20℃时的绝缘电阻及20℃时导体直流电阻符合表5
动力线芯导体标称截面 mm2 | 20℃时绝缘电阻 最小值 MΩ.km | 20℃时导体直流电阻 最大值 Ω/km | |
0.66/1.14kV及以下 | 1.9/3.3kV | ||
16 | 350 | -- | 1.24 |
25 | 300 | 450 | 0.795 |
35 | 250 | 400 | 0.565 |
50 | 250 | 350 | 0.393 |
70 | 200 | 300 | 0.277 |
95 | 200 | 250 | 0.210 |
120 | 200 | 250 | 0.164 |
150 | 180 | 250 | 0.132 |
控制线芯2.5/4/6/10 | 100 | 100 | 8.83/5.47/3.60/2.09 |
三、使用特性及工作条件
1、工作条件:
1.1额定工作电压(Uo/U)分别为0.38/0.66kV、0.66/1.14 kV、1.9/3.3 kV。
1.2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为电缆直径的6倍。
1.3电缆的地线芯应良好接地。
2、 MC、MCP型电缆具有抗机械冲击和挤压性能。其性能符合MT818.1-2009标准中的5.7.3要求。
3、MC、MCP型电缆的护套具有阻燃性能,其性能符合MT386-2011标准的要求。
4、电缆交货长度:电缆根据双方的协议长度交货,长度计量负偏差不超过0.5%。
5、使用和保管
5.1煤矿用橡套软电缆在环境温度为25℃时的连续载流量见表6。
标称截面 mm2 | 载流量 A | 标称截面 mm2 | 载流量 A |
2.5 4 6 10 16 25 | 28 37 46 63 85 110 | 35 50 70 95 120 150 | 135 170 205 250 295 320 |
注:导体最高温度75℃。 |
5.2不同环境温度下的换算系数见表7。
环境温度 ℃ | 30 | 35 | 40 | 45 | 50 |
换算系数 | 0.93 | 0.87 | 0.80 | 0.73 | 0.66 |
四、所供货物出厂例行试验及运行现场试验项目一览表(含测试手段和装备)
4.1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T为型式试验、R为例行试验、S为抽样试验)表8
序号 | 项目名称 | 技术要求 | 试验类型 | 试验方法 | 检测设备或仪器 | ||
MT | 条文号 | 标准号 | 条文号 | ||||
1 | 电气性能试验 |
|
|
|
|
|
|
1.1 | 导体直流电阻 | 818.1 | 5.1.3 | T,R | MT818.1 | 6.13 | 直流双臂电桥 |
1.2 | 过渡电阻 | 818.1 | 5.3.3 | T,S | MT818.1 | 6.6 |
|
1.3 | 绝缘电阻 | 818.2 | 4.2.6 | T,R | MT818.1 | 6.14 | 绝缘电阻测试仪 |
1.4 | 工频电压试验 | 818.1 | 5.7.2 | T,R | MT818.1 | 6.12 | 高压试验台 |
2 | 结构及表面标志 |
|
|
|
|
|
|
2.1 | 表面标志 | 818.1 | 8.3 | T,S | MT818.1 | 6.5 | 正常视力 |
2.2 | 电缆外径 | 818.2 | 4.6 | T,S | MT818.1 | 6.4 | 示值为0.02mm的游标卡尺 |
2.3 | 导体单丝直径 | 818.1 | 5.1.1 | T,S | MT818.1 | 6.1 | 微米千分尺分度值0.001mm |
2.4 | 绝缘厚度 | 818.2 | 4.2.4 | T,S | MT818.1 | 6.2 | 示值为0.02mm的游标卡尺 |
2.5 | 护套厚度 | 818.2 | 4.4.3 | T,S | MT818.1 | 6.3 | 示值为0.02mm的游标卡尺 |
5 | 阻燃性能 |
|
|
|
|
|
|
5.1 | 单根垂直燃烧试验 | 818.1 | 5.7.5 | T,S | MT818.1 | 6.17 | 单根垂直燃烧试验设备 |
5.2 | 负载燃烧试验 | 818.1 | 5.7.5 | T,S | MT818.1 | 6.17 | 负载燃烧试验设备 |
7 | 交货长度 | 818.1 | 5.7.6 | R | 计米器 |
| 计米器 |
所有试验都按MT818-2009所规定方法和技术参数执行
4.2试验要求
4.2.1绝缘屏蔽采用绕包结构的动力线芯,在绕包屏蔽层前之前应按下表规定进行浸水工频电压试验;但对额定电压为0.38/0.66kV及以下的各种型号电缆的绝缘线芯(包括控制线芯),允许进行工频火花电压试验。
浸水工频电压试验表9
额定电压 (kV) | 试验电压(kV) (有效值) | 施加电压时间 (min) | 额定电压 (kV) | 试验电压(kV) (有效值) | 施加电压时间 (min) |
3.6/6 | 11.0 | 5 | 0.38/0.66 | 3.0 | 5 |
1.9/3.3 | 6.8 | 5 | 0.3/0.5 | 2.0 | 5 |
0.66/1.14 | 3.7 | 5 |
|
|
|
工频火花电压试验表10
绝缘厚度标称值δ(mm) | 试验电压有效值(kV) | 绝缘厚度标称值δ(mm) | 试验电压有效值(kV) |
≤0.5 | 4 | >1.5~2.0 | 15 |
>0.5~1.0 | 6 | >2.0~2.5 | 20 |
>1.0~1.5 | 10 | >2.5 | 25 |
4.2.2成品电缆
绝缘动力线芯和控制线芯应经受下表规定的工频电压试验而不被击穿。
成品工频电压试验表11
绝缘线芯类型 | 额定电压Uo/U(kV) | 试验电压(有效值)(kV) | 施加电压时间(min) |
动力线芯 | 3.6/6 | 11.0 | 5 |
1.9/3.3 | 6.8 | ||
0.66/1.14 | 3.7 | ||
0.38/0.66 | 3.0 | ||
0.3/0.5 | 2.0 | ||
控制线芯 |
| 1.5 | 5 |
五、电缆识别标志
5.1不同电压等级电缆的护套应采用表12的识别颜色。
表 12
Uo/U kV | 8.7/10 | 6/10 | 3.6/6 | 1.9/3.3 | 0.66/1.14 | 0.38/0.66及以下 |
护套颜色 | 红 | 红 | 红 | 黑 | 黄 | 黑 |
5.2电缆护套表面应用压印方式或颜色明显区别于护套颜色的油墨印制产品标志,印字必须清晰、耐擦,印字间隔不超过1m。
产品标志应包括如下内容:
a)制造厂名称;
b)电缆型号及规格;
c)安全标志标识,标识应符合AQ 1043《矿用产品安全标志标识》的规定。
5.3包装标志
每卷或每盘电缆上应附标签,且标明如下内容:
a)制造厂名称;
b)产品型号及规格;
c)长度(m)及毛重(kg);
d)制造年月或生产批号;
e)标准编号;
f)安全标志标识。
六、电缆的包装、运输和贮存
6.1包装
a)电缆交货盘应符合JB/T 8137的规定。
b)成盘电缆应整齐卷绕在电缆交货盘上。电缆端头应紧密包封。
c)每一电缆盘上只允许卷绕同一型号同一规格的电缆。
d)帽灯电线成卷或成束供应,应妥善包装,每卷重量应不超过80kg。
f)电缆盘上应附有5.3中所规定的包装标志,电缆盘上应标明电缆盘正确的旋转方向。
6.2运输和贮存
电缆应能适应水、陆、空一切交通运输工具,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应注意:
a)防止水分潮气侵入电缆;
b)防止严重弯曲及其它机械损伤;
c)防止高温及在阳光下曝晒。
6.3注意事项
1.在运输过程中,不应使电缆及电缆盘受到损伤。严禁将电缆盘直接由车上推下。电缆盘不应平放运输、平放贮存。
2.请勿从高处仍下装有电缆的电缆盘或电缆圈,在运输过程中,电缆盘必须放稳,并用合适的方法固定,防止互相冲撞或翻倒。
3.运输或滚动电缆盘前,必须保证电缆盘牢固,电缆绕紧。滚动时必须顺着电缆盘上的箭头指示或电缆的缠紧方向进行。
4.电缆应集中分类存放,并应标明型号、电压、规格、长度。电缆存放处不得积水。
5.电缆在保管期间,电缆盘及包装应完成,标志应齐全,封端应严密。当有缺陷时应及时处理。
七、电缆的安装敷设及维护保养
1.电缆在放线时,张力应均匀,以免电缆扭曲,使绝缘线芯产生裂绞,导致事故发生。
2.做电缆头时,要严格按国家电力施工规范使用专用工具。
3.电缆在安装过程中一旦发现机械损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请务必对电缆进行相应的检查,以确认电缆绝缘是否损坏。
4.电缆敷设前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
4.1电缆型号、规格、电压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4.2电缆外观应无损伤,绝缘良好,电缆应有出厂合格证。
4.3应根据设计和实际路径,计算每根电缆长度,合理安排每盘电缆,减少电缆接头。
4.4在带电区域内,安装敷设电缆,应有可靠的安全措施。
5、电缆维护保养
5.1定期巡视检查,日常维护应有专人负责
5.2电缆在井下长期运行中,护套易受损伤,潮气水分极易渗透进入,造成漏电及短路事故。为确保绝缘性能,在修补后应做干燥处理。